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iPhone太花钱!
我为什么不用 iPhone?
我最早接触的智能手机系统是一台HTC手机中搭载的塞班(Symbian)系统,之后不久便体验到了搭载在另一部HTC手机中的安卓系统。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
我第一次接触到iPhone,也是在小学。那是在一次旅行的途中,和我一同旅行的朋友的母亲使用的是iPhone 4s(不确定有没有s,但结合时间点推断应该是这个型号)。对于这台手机的最大印象,就剩下阿姨当时用的蟋蟀叫声的提示音,以及旅途的车程中,拿这台手机和朋友一起玩一款名叫 The End 的跑酷游戏。
上面提到的手机,都是父母和他人的。至于我自己用的智能手机,在上大学之前,除了自己偷偷摸摸拿压岁钱买的红米 Note 4X,还有最早的父亲在营业厅充话费给的一个杂牌国产智能机,其余都是捡父母换下来的。HTC、华为、Vivo……林林总总也用过六七部。
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安卓手机。也正因此,我也曾对 iPhone 垂涎三尺。但高考结束后,我并没有选择买一台 iPhone 作为人生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不是偷摸买的手机(怎么这么多定语啊喂!)
最直接的考虑是价格。即便 Apple 推出了“平价版” iPhone——iPhone XR,其五六千块的价格依然让我望而却步;而且,在暑假毕业的时间点,只能买到去年发布的 iPhone,显得非常尴尬;最后,全平台服务器还并未在手游厂商间兴起,而我当时在玩的手游,像是崩坏3和少女前线,都是在安卓机上玩的,因此出于手机的娱乐性考虑,我也不愿换成 iPhone。
可是想要一台 iPhone 的想法还萦绕在脑中。那时的想法是购入 iPhone SE,小巧的机身使得随身多带一部手机也无足轻重,况且价格比起其他 iPhone 要更加可接受,如果是二手的话就更便宜了。等到 2021 年有着高刷新率屏幕 iPhone 13 Pro 发布,想法变成了等过两三年后,买一台二手的 iPhone 13 Pro。
不过渐渐的,我对 iPhone 的欲望,即便不能自信地说出来是“0”,但凭借着理性的束缚,这欲望也化作空气了。首当其冲的理由,是我对于智能手机发展的消极展望。以现在的视角看,或许凭着 AI 的风潮,加上继续创造新奇的外形(某奏折手机),智能手机仍有不少的发展空间,但我还是认为智能手机这个形态的终端设备,目前就已经是穷途末路了。高中时我还会经常看手机评测,之后越来越失去兴趣。
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关于“手机能帮我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也有了新的思考。我在Samsung S23 使用体验中提到过:
高中刚毕业的我,在衡量价格和所谓的 “需求” 的前提下,购入了 8+256 的一加 7 Pro。当时的需求是什么?是为了暑假旅游时有个不错的相机,是能够和朋友一起玩手游,是想彻底告别高中时只有 32G 存储空间的拮据……高中时候,我用手机看动画、读小说,还有我第一次买域名、用虚拟主机搭建网站,全在那台红米 Note 4X 上完成。到了今天,那些曾经对我来说只能通过手机完成的操作,已经不再需要用手机完成了。
手机曾是我数码生活和网络生活的全部——而现在我早已不再需要手机满足我所有工作和娱乐需求。我曾经执着于一个能帮我完成任何事情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并不存在,也不需要存在,既要又要永远不是个好选择。所以,我为什么要为一个我相当熟悉其使用方法的产品,继续耗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呢?我渴望的是“STH NEW, STH EXCITING, STH OUT OF IMAGINATION”。因此深入思索后,根据渴望程度的高低,列了个“想要的东西”的清单,等到我有钱了要一一实现(笑)
对于 iPhone 的渴望,还有一部分是对 iOS 的渴望。我很想尝试尝试这个被吹捧的天花乱坠的操作系统,期待它能如何打动我,让我为之沉迷。可是我已经拥有了一台 iPad,我想 iPadOS 和 iOS 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以及出于我肤浅的了解,我认为 iOS 会对我的使用造成不便,安装应用、存储图片……先不谈与安卓相比孰好孰坏,光是操作行为上的差别都得有磨合期存在。更令我望而生畏的是那 iOS 上与安卓大相径庭的返回操作逻辑。就别提那些多么优雅高尚的设计理念,要我说就三个字——不好用。虽然我认为优雅是很重要的事,可是为了优雅牺牲,大大地牺牲便利性,这真的好吗?不过 Apple 挺喜欢做这种事,它有它的设计理念,并且也擅长调教用户。
再者,我也不愿多为不切实际的理想付钱了。iPad Pro 使用体验报告中,我曾大言不惭地说了一堆“强大的性能、生产力和创造力如何使我改变(预期)”这样的话,实际上实现的寥寥无几。更何况 iPhone 又能如何激起我对于生产力的消费欲望呢?凭借每年一部的贺岁短片中的“Shot on iPhone”?
至于生态,嗯……我本身就是个习惯生态杂居的用户。倒不是说我认为同一个生态下的联动有什么不好,它们当然好,第一次看到我朋友在 iPhone 上复制的东西能直接粘贴到 iPad 上,我觉得这简直像是魔法;Apple 系统中的隔空投送,在手机电脑传文件的场景真得很好用。但我真的对一个生态,尤其是封闭的生态产生依赖这件事十分畏惧,我害怕被这样牢牢地拴在其上。Apple 的日历、备忘录、无边记、手记,这些东西,当我离开 Apple 生态的时候,它们似乎都不再好用了,甚至连访问性都成了问题。你或许会说“那你一直用 Apple 的产品不就好了?”,你说的有道理,但或许是性格所致,这种“绑架”会让我不舒服。举个例子,虽然我现在已经换成了iPhone,我的备忘录应用依然选择的是 Google Keep,它在其它各个设备上的表现十分一致。话说回来,从前没有 iPhone 的日子里,我传输文本和文件主要依赖 Telegram,它十分稳定、方便、好用。
综上所述,给iPhone交钱,像个大傻蛋。
我为什么换成了 iPhone?
起
前情提要,我在 2023 年 4 月时购买了 Samsung S23。它很好,虽然性价比烂的要死,但是它很好地满足了我所有对手机的需求,而且还让我体验了一个我几乎未曾接触过的品牌(小学时候家里人用过 Samsung i9100(S2)),非常好。因此,我有十足的把握我不会在短时间内再换一个手机了,至少要让 S23 与我上一台一加 7 Pro 的服役时间相当,更不可能换个 iPhone。
除非 S24、S25……在电商促销活动中大跳水使我欲罢不能。rnm,退钱!
不过生活中就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曾经的生活终将渐行渐远中提到我家经营的小店倒闭后,家人最终选择加入灵活就业了。而我母亲在经营了一些其他生意的几个月后,在今年4月份,她突发奇想,要在抖音做电商。
我的天老爷,2024 年了,鸡啄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火烧断了锁了都,在这个时候想要在抖音做电商?更何况我妈她也根本不是想老实做买卖,而是像代理商一样,卖个吆喝,赚个吆喝,不囤货,卖出去的货由上游配送。
要我说,这就是个庞氏骗局,是传销!
我妈是看别人教学如何在抖音带货赚钱,才想要入行的。而想要跟着他们学,多少都得从他们那买点东西,课程、书籍,最重要的是买他们教学中示范的带货产品,在我妈这个例子中,就是些手机拍摄支架、无线麦克风、补光灯,而这种产品是想入直播带货这行所必须的。也就是说,他们教学的是如何带货他们带货的产品(搁这套娃呢)。然后如果有新人入行,这些新人主要的销售对象无疑也是那些准备入行的人。拉人头,吃回扣,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
虽然我有给我妈分析和劝阻,但她还是毅然决然买了一本厚厚的,没有出版编号的抖音直播带货教学——从入门到精通,以及自拍杆、跟踪云台、麦克风、补光灯。直播带货这事我妈姑且暂时还做不出来,所以她决定从拍摄产品发视频开始。
承
好吧,事已至此,虽然我还是十分反对,但是考虑到她算是又找到一件愿意奉献精力和钻研的事情,我也不愿再打击她,毕竟也没什么尝试成本。可她有一天打电话问我,什么手机拍视频好看的时候,我觉得事情不妙了。她说她 2020 年买的 Vivo 旗舰机拍视频不好看,不够清晰,所以想买个拍照好的手机。虽然手机是有点老了没错,但是简单拍个视频并保证清晰度并不是件难事,还能拍摄 4k 分辨率的视频呢。好吧,其实我知道她的“清晰”指的不是清晰度,而是整个画面看起来与那些优秀的产品样片氛围不一样。
我要把这种危险的想法扼杀在谋划阶段。我用我贫瘠的摄影知识,告诉她好看的视频更多取决于合理的光线、优雅的布景、流畅的运镜——这比你把产品放在咱家吃饭的餐桌上借着头顶那盏灯带都脱落的顶灯拍照好多了。
我的尝试是徒劳的。她依然一口咬定那台 Vivo 拍视频就是不清晰,就是要换一个好手机才能解决问题。并且,终于在最后,告诉我她听说 iPhone 拍视频清晰,她要买个 iPhone 来试试。
我要安慰我自己。
嘛,至少 15 这一代 iPhone 换成了 USB-C,值得购买。
转
我妈虽然对 iPhone 拍照赞不绝口(或许是出于面子),但是她不久后就放弃了直播带货这件事了。
放弃入行或许跟拍不出来好看的视频没有什么关联性,或许只是兴致过去了。但是我知道仅仅有个能够拍摄4K/60 fps 的视频、48MP 照片的 iPhone,是必然拍摄不出来让人想购买的产品样片的。
事情就这样过去。
时间转眼到了六月,这时候已经明显入夏,除了气温明显变得炎热,天上的云也更多变成了令人欢喜的……不不不不不,时间转眼到了六月,我妈跟我说:“iPhone 不好用,把你的三星给我,你去用 iPhone 吧。”
据我妈描述,某地区的税务 App 在 iOS 上的表现堪称灾难,令她十分苦恼,而在旧安卓手机上就能正常使用;多任务页面缺少一键清除按钮,她很不舒服,直到把 iPhone 让渡给我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可以上划应用来清除;侧边返回手势的缺失更让她这个顽固、恋旧以及学习能力下滑的中年人摸不到头脑;App Store 中“先获取,再下载”的行为让她有些疑惑;iOS 的应用内购步骤也让她陌生。
我一直认为 iOS 对不会用手机的中老年人是友好的。它页面更加直观,App Store 得应用有审核才能上架,权限管理更加细致严格,不会被莫名其妙装上奇怪的约会软件。但是对于一个用了十多年安卓手机的人来说,一个快要步入老年的人来说,变化还是太大了。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有人用奥卡姆剃刀阐释 Apple 的设计理念,例如 iPhone 曾经正面那枚唯一的 Home 键。而这台 iPhone 15 Pro,无疑为我母亲的数码生活增加了许多“实体”。谁又能苛责一个觉得新事物陌生的中年人呢?安于熟悉的环境不对吗?“顺手的就是好的”又有什么原罪?
回想起我妈在使用过程中问了我许多问题,但有时我不耐烦一一解答,我便有点后悔。其实我是事无巨细地告诉她为什么应该这么操作,也就是许多的系统 UI 和操作的设计原理——例如为什么该这样子返回,为什么上划可以清除后台应用,为什么这个对话框要点击有强调色的按钮,为什么这个文本是可以点击的。最坏的情况,我会让她在某个页面到处多点点,总会找到操作的方法的。但这种说法总被她当做成阴阳怪气。
好吧,或许这就是中老年人。或许我妈这样不愿意尝试的中老年人才是个例?
嗐,没办法,谁叫她是我妈呢。
难道我老了也会变成这样吗?
结
我已经使用 iPhone 四个月了。
虽然我口口声声说我对手机不感兴趣,但是我还是玩了好一阵子这个新奇的玩具。至此,我的 Apple 生态在我眼中已经补全了。(你说 MacBook,Studio Display,HomePod,Apple TV?听不见听不见听不见)
我对 iPhone 的看法有什么改观吗?并没有,甚至我对 Apple 的印象变得更差。在开始接下来的数落之前,姑且允许我先对想要继续读下去的果粉们说声抱歉。
我对 Apple 的那种因为不曾拥有而产生的“神圣”滤镜,早在我拥有 iPad 后,使用 Apple Music 和 iCloud 的过程中不复存在了。Apple Music 虽然有着很不错的音质,但国区曲库以及资料库那套使用逻辑总归有些麻烦,在推出“喜爱的歌曲”这个播放列表后,使用体验才赶得上现代的音乐流媒体平台。此外,Apple Music 的安卓版本,并不符合安卓的设计规范,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只是当我在播放页面使用返回手势却无法返回上级页面时,我有些恼火。后来推出的 Windows 版本 Apple Music,bug 许多,体验不好。此外,Apple Music 和 iCloud 的网络服务体验在我手中曾十分糟糕,现在看来似乎是当时主要使用校园网的原因——但是这不是借口,因为除了 Apple 外的其他网络服务都十分稳定(参考推文)
而 iOS 呢?让我难以接受的 bug 也有几个。例如通知中心的折叠通知,在展开时经常会变成直角在突然变会圆角,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个祖传 bug;横屏状态下的灵动岛,化作纯粹的 UI 显示后,动画变得不稳定。我是在横屏看视频时,无聊多次按静音按键时发现的,这种情况下灵动岛会闪现漂移;截屏后的小弹窗有时会弹不出来;AirPods 连接 iPhone 却无法使用,查看设置中的信息时发现搞笑 bug(参考推文);把桌面图标设置成深色图标,再切换回浅色图标后,有的图标会仍然保持在深色状态(如下图Dock栏中的“电话”和“信息”应用所示。这个bug是我在为下一段内容截图的时候新测试出来的,我是什么先天撞 bug 圣体?)
这些,都不是凭这所谓的高级设计审美和操作过渡动画能掩盖的。更别提 iOS 18 还搞出来阴间抽象的图标主题色。好吧,虽然你系统级让所有图标都变色很了不起,但我觉得很难用出漂亮的效果,我是觉得安卓 Material Design 的图标配色要更优雅好看;那些未适配的应用?统统扫进应用抽屉。控制中心的图标风格也被大刀阔斧地改成了圆形;相册应用的重构也堪称灾难级,尤其表现在视频回放页面。
说了 iPhone 这么多不是,但它也有让我钟爱的地方。像是消息推送,这实在太棒了。安卓中即便把后台限制全解除,收不收得到消息推送还是得看运气,而 iOS 得益于它的推送逻辑设计,让收到各种应用的推送变得十拿九稳;强制性的照片读取权限逻辑,让隐私掌控感更强,我更加放心避免像是微信这种有前科的应用窃取照片信息;与这个相辅相成的,是iOS可以方便地让在剪切板中的图片,流转在各个应用内。我现在发送图片基本都是用这个操作流程:在相册里复制,然后粘帖到其他应用中。在截屏分享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拷贝并删除”(不过这得是在截屏小窗正常弹出的前提下);Apple Wallet 应用界面十分干净,不像国内的手机钱包应用全都有五花八门的广告,而且丰富的交通卡地区让我在香港旅游时大呼方便;App Store 方便下载一些海外应用,有些应用会优先支持 iOS;流畅的动画确实提升了使用体验。
生态协同方面,正如我上文说的“生态杂居”那样,我依然我行我素地过着与 Apple 服务和功能浅绑定的状态。iPhone 和 Mac 间的隔空投送的确很好用,这篇文章里的几张图片都是从 iPhone 传过来的;跨设备剪切板也是很实用;iPhone 镜像让我在用电脑时免于再拿起手机,18.1 版本的系统也终于支持了简单的文件拖拽传输。
以上,就是我换成 iPhone 的原因,以及几个月来,使用 iPhone 的体验和感受。
对了,如果你想看看 iPhone 15 Pro 的拍照效果,不妨去看看我那篇香港游记。
我有时候仍怀念小时候父亲买的那部搭载塞班系统的 HTC,如卵石般的手感,奇妙的操作系统,让我大为震撼。虽然按键机也有触屏,但那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而智能手机着实改变了人们与这个世界交互的方法,乃至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样貌。
回忆起小学时在那部杂牌手机上刷腾讯微博,用着 QQ 2012 这种版本的应用;在 Samsung Galaxy S2 上玩名为“瓷器爆破”的游戏;小学时在 HTC T328D上折腾 root,美化手机,改设备型号,刷百度云ROM;在 Vivo X3 上第一次接触“Hi-Fi”这个概念,手机自带的两首曲子——Rolling in the Deep 和 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让我认识了 Adele 和 Taylor Swift;中学时华为 P6 由于中框脱胶,最后被我拆的七零八碎;华为 P8 那个被设计成像是从书架中抽出一本书的手机盒(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手机外观或许仍是华为 P8);高中时在用压岁钱偷偷买的红米 Note 4X 上看 UP 主大米评测的小米 6 评测视频,在红米 Note 4X 玩少女前线,看刀剑神域小说,加入MIUI 9的公测,以及在红米 Note 4X 上,创建了第一个用来存放日记的杂话铺子·原型机;大学时又在一加 7 Pro 上重新开始折腾刷机。
过了这么多年,我庆幸我今天仍有兴致去体验、琢磨和折腾那些我未用过的设置、功能和软件,它们就像是许多许多的我已经购买却仍未发觉的玩具,静静躺在那里。偶尔我从互联网的一隅瞥见它,感叹道“原来还能这么玩”,便又会兴冲冲地拿起来尝试一番。
不过,无论玩法和功能再丰富和强大,在我的数码生活已经日益稳定的当下,手机也只是手机了。
它当然很重要,它扮演着简单却不可或缺的角色——助娱乐,常联系。
等下!换成了iPhone后,我的 Samsung Watch 6 Classic 怎么办啊!
主要用途是拍摄的时候 水果就是最不会犯错的选择
其实无论从照片的观感还是素质来讲,iPhone拍照并不优秀。但是iPhone,或是说Apple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创作设备和流程,所以在真正的生产力和工业领域中,iPhone的可用性更高。
这种碎碎恋形式的文章看着很有感触😭家里老人反而是喜欢用苹果手机多点,不会莫名其妙的被安装应用和推送各种奇奇怪怪的广告。
苹果有些地方的逻辑确实很神经(
我的备胎手机也是安卓,一些特定场景还得是安卓要用得舒服。尤其是它的小窗功能不要太好用!苹果什么时候来借鉴一下。
反正iOS每年都越来越像Android,Android也越来越像iOS。所以加把劲啊,Apple!
(不过感觉有些功能触及了Apple的“底线”,是永远不会被支持的。就像ProMotion高刷一样……下放个高刷都磨磨唧唧)
我对这些没啥情怀,我用苹果的原因纯粹就是,我不想过于折腾
iPhone 最大的问题在于电池衰减会非常迅速。我的 iPhone 12 ProMax 四年前刚买时,用一天还剩 80% 的电量,可是现在用半天就只剩 40% 不到的电量了
四年了依然有这样的水平,已经不错啦。不过看上去你一般也只是轻度使用手机吧,这样电池寿命应该会更久。
我大概也在最近换成了 iPhone,6 月份换的,算是父母给的生日礼物吧(虽然我爸非常想让我买华为……
iPhone 算是我的第二台智能手机,第一台是高中时用的华为P40,从买了之后就一直抱怨华为的 UI 和各种设计,具体的原因也忘了,总之很多地方的设计都让我觉得不舒服。记得有一次华为手机的系统更新之后,音量条变得很奇怪,如果按两次音量键,音量条就会缩小成很小一个,不好看,而且操作起来也麻烦(因为安卓手机调音量的逻辑一般是分成好几个部分的,媒体、通知、铃声、闹钟、通话等等,缩小之后就没办法直接点进设置去调整其他的音量)
换了苹果,上手第一天就发现,你小子原来是抄的苹果的啊…… 只能说硬抄完全没抄到精髓,苹果这么设计看起来不奇怪有两个原因,一是 iOS 的音量条 UI 是一个整体,就像一个灌了水的玻璃块,缩小了看起来也很和谐;二是 iOS 没有把音量分那么细,音量键只用来调媒体音量,通知的话可以在控制中心直接静音。
我的印象是 iOS 的 UI 设计确实比国产很多安卓机的 UI 设计优雅很多(现在想想可能只是华为做得烂吧……)(iOS 18 的图标换色和新控制中心我也不太喜欢)。上手 iOS 之后倒是更喜欢 iOS 系统了,总之就是用起来觉得很干净。
唯一的不满就是软件生态封闭导致某些 App 国区用不了啊 QAQ
安卓的音量系统确实有点混乱,不过我最近接触的安卓系统都会把音量键调节的音量设置为媒体音量,所以应该是华为做得太差了hhhh
iOS设计精巧的地方,是它很好地将现实中的物理,映射到屏幕中,使之与用户的行为和直觉交互。虽然我也很久没研究国内的手机系统,但据我所知Vivo和小米的系统口碑都还不错。当然,如果愿意尝试的话,Pixel上搭载的安卓算的上十分优秀!(不过那套设计语言就见仁见智啦)
App Store虽然算是有“多账号功能”的,但是实在是不方便……反反复复输入账号密码太麻烦。而且Apple Music账户是和App Store当前登录的账户绑定的,这使得订阅了国区AM的我不得不来回切换账号,气人。
我倒是一直使用的iPhone,最早从我妈手里接过的塞班坏了之后就开始用iPhone了。一直觉得苹果的生态蛮全的,以至于习惯之后不想再折腾安卓了。还有,不得不感慨,从iPhone到mac再到apple watch的外观设计都是我喜欢的,它也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大众审美。
Apple的产品确实算得上是稳定和可靠,所以会有很多人不管不问,只要iPhone出新的了就直接换就好了。不过这些年手机确实也整不出什么好活,显而易见的是iOS和安卓都不断地相互借鉴。这应该是喜闻乐见的好事,但是总觉得iOS每年都变得越来越潦草……
看完了!(逼自己看完之后立刻评论,不然真会忘)
当我去跑实体店摸三星的Flip的时候,你换成了iPhone,真是风水轮流转hhh。iPhone对于自定义党确实很不友好,虽然现在已经比以前放开不少了(不过iOS18的图标主题色我到现在都没勇气用)。
在换iPhone前我也用了差不多5年安卓,不过是清一色的魅族… 直到在我爸“威逼利诱”下用上了他公司送的iPhone 6s,然后就再也没回去了(主要那个时候魅族也开始不行了),从此告别了刷机和“追番”系统更新日志的日子。
喜欢iPhone的原因更多是app遵守统一的规范,除了设计语言上的统一,还不会出现关都关不掉的广告推送和权限调用,真是强迫症狂喜。关于审美的话,其实我觉得从Material U之后,安卓就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反而苹果的设计统一性和对细节的把控变得越来越差了。
现在我也经常在用安卓喔!(Surface Duo
谢谢你看我唠叨了那么多字,爱你。
魅族(和锤子)曾经也是我十分钟爱的品牌,等到我能买手机的时候……他们的产品都已经半死不活了XD,之前魅族的白色前面板让我印象深刻。折叠屏智能机的确是个让我有购买欲望的产品类型。虽然可以想象到折叠机并不能多么地拓展和优化我的手机使用场景,但是只要新奇和有趣就行了,嗯,下一台手机就买个折叠屏来玩吧(等待回收的flag+1)。
记得Zeee是使用mini当做主力机?我也曾觉得小巧玲珑的手机很不错(和可爱),但当我去线下体验后觉得还是太小了,如果还要在手机上打游戏的话,就更难适应。
魅族和锤子太可惜了,哎。
折叠屏确实没啥实际作用,但是很帅,会有种很鲜明的“玩手机”的感觉。
是的,现在还是13 mini忠实用户。拿在手上安全感满满,从来没(在我用的时候)摔过,所以即使不贴膜也没问题。一手掌握的感觉真的很色(bushi)(而且经常会在结账时被店员搭讪)
主要是我有个iPad,玩游戏、浏览网页之类的我都在iPad上完成了,iPad上游戏的贴图质量更高。13 mini边充电边玩游戏发热严重,现在主要是用来通讯和听歌,以及窝在椅子上看视频。小+大的组合很好用喔!
不过普通版/pro那个屏幕大小确实更适合大部分场景,如果不再出mini的话,我下一台手机大概也会换成普通版的。
你这种情况不太常见
太长了 没有勇气看完
不得不说iPhone在出国使用上,确实比安卓手机要强很多。比较简单的例子,日本西瓜卡的APP,国行iPhone也能用,但是安卓就强制需要原生日行系统手机(虽然如果刷了面具后,也有一些解除限制的办法),就像文章里说的”有些应用会优先支持 iOS“。
是的。国内的话,安卓机得把Google Play弄出来,还得想方设法访问Google。
日本的话……日本应该是iPhone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家了吧。
今年写的文章是不是每篇都啰嗦太多导致文章太长了🤔
果咩拿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