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已经拥有这台相机两个月了。
说“第一个月”,是因为这篇文章从上个月写到了这个月(指的是上个月只写了个标题,正文全是这个月写的)。
本文中的照片,若非特殊标注,均为松下 LUMIX S5M2 搭配 2060 镜头拍摄。桜庭夜的后期水平为本文照片提供负面效果。
第一台相机的第一个月
1
从前出于某些原因,我大抵是抗拒用照片记录的。直到某一天,我突然想到相比于从前高昂的技术和成本门槛,现在拍摄、存储和备份照片的成本很低,所以说现在拍照片简直赚爆了好吗对于普通人来讲也是个很轻松的记录方式了。
翻看 Google 相册,大概从 2021 年开始,时间线上存的二次元图片越来越少,而拍的照片越来越多了。对应一下杂话铺子里的文章,大概是从《云,云和云》这篇文章开始,我开始尝试积极地用照片这种形式,记录发生的事。(也从这时候开始,杂话铺子的文章头图很少使用二次元图片了XD)
再后来,随着疫情缓解,逐渐成为过去时,我能够自由地探索城市时,照片拍摄的就更多了。我逐渐习惯了照片来作为日常记录的补充,渐渐地对摄影产生了些兴趣。
由于受到父亲和初中时看的UP主的影响,摄影这个兴趣或许很早就有了,只是当我开始实践后,第一次拍出“我觉得还不错”的照片的时候,买相机的想法,就在心中埋下种子了。虽然家里有一台老旧的尼康单反 D3100,但无奈我技术太烂,实在驾驭不好这台对焦差、调参数不直观、宽容度差、ISO稍微高点就噪点爆炸——综合来讲完全不如现在的有计算摄影加持的手机,所以只好买一台新相机了!(好吧,其实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这台十几年前的相机拍出的照片,还是挺有手机模仿不出来的“相机味儿”的)
“想要个相机”,这个想法在近一年愈发强烈。我已经把相机排到了“桜庭夜想要的东西清单”中的首位。看了影视飓风的松下 S5M2 评测后,这台“梦中情机”总是诱惑我,每到电商大促,我便手痒难耐。
但是还好,我没钱。
终于,在今年双十一,“想要个相机”的想法,超进化变成了“我真的好久好久好久好久好久之前就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好想要一个相机啊”。
看了看慷慨的京东给我的白条额度,仔细审计了我的个人资产负债表,算了算低保和奖学金能否在必要时刻作为周转资金,又看到松下双十一活动多送一块电池——
唔,拿下吧!
当当!LUMIX S5M2 + 2060 套头!
除了相机和镜头,还买了雷克沙 V60 128G 内存卡、耐司最便宜的UV镜、优篮子单肩相机包、绿联的双槽松下电池充电器。
大光定和长焦镜头去哪里了?(看了看碗里的土)
咱也是负债青年!(挺胸)
2
咱倒也不是零摄影基础的小白,好歹也在尼康 D3100 上研究过些东西。所以读了读相机的说明书后,就兴冲冲地带着相机出门拍照了。第一台相机的第一次拍摄嘛,我也没报什么期待,只是想着不要浇灭热情导致回家转手卖掉就好了。
第一次尝试的结果,失败……在下午光线大好的时候出去的,但是拍的时候就总觉得照片暗。回家后才发现一下午拍的照片全是在EV -1.33的档位拍摄,显得有些暗淡了。再加上拥有相机之前踩的拍照点,用 2060 的镜头拍起来效果不尽人意,因为 60mm 焦段大致相当于手机上的 2.5 倍缩放,而我手机拍照通常喜欢用 3 倍长焦镜头来拍摄,导致在视觉上需要适应。
不过第一次拍摄也遇到了有趣的事情。在公园散步时遇到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在玩。正当我端着相机还在默默纳闷为什么拍的照片感觉怪怪的时候,这大叔主动凑过来和我聊起了相机。虽然我表示我是第一天拿到相机的菜鸟,但大叔还是拜托我给他和女儿拍合照。
大自然万岁!散步万岁!和陌生人交流万岁!人与人的羁绊万岁!
之后利用相机的快速分享功能把图片发给了手机再用微信发给了大叔。
3
有相机之后,出门瞎转悠的理由又变多了。
我平素就爱蹬自行车出去“探索”。骑自行车时能让我脱离手机和电脑,而且休闲骑的话并不需要耗费多少注意力来反应不同的路况车况,路线熟悉的话精神可以完全放松。因此对我来说,骑自行车的过程,相当于在“梦游”。行动交给躯体,思维却可以无边遨游,对于思考、安排计划和调整心态十分有帮助。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之前骑车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错的拍照点,在学校里散步的时候有时也有拍照的冲动。用新相机记录平时或往日见过的风景,是一件趣事。
大概在去年这个时候,或可能是今年上半年,我曾在城市内发现一片老旧的居民区,还有一片待拆迁区域。无论哪一个都十分有韵味:居民区的红色转墙上点缀着青苔,爬山虎在缺少打理的外墙上肆意蔓延,堆满杂物的坡道通向未知的地下室,这些都无言地讲述着沉甸甸的旧时光。
拆迁区域则透出与居民区的古旧不同的破败感,也颇有意思。破碎的玻璃和墙面,凌乱的室内,只剩半截的围墙上有黑色油漆刷着“拆”字,不远处头顶还有条火车轨道,老旧的火车头拉着货箱,轰隆轰隆地短暂掠过,还有废弃的办公楼、幼儿园,吱嘎吱嘎的铁门仿佛一碰就要倒下。而紧贴着拆迁区域的,便大概是新建的安置房,二者距离仅是几条铁轨之隔,并且由于铁道地势高,使得这两块区域不可相视——穿过连接两个区域的铁轨的地下道,就好像穿过了“异世界的门”一样,突然被传送到了另一个地方。安置房区域还有一个小学,孩童们的打闹声,放学时被接孩子的家长挤得水泄不通的狭窄道路,更与相隔百米远的拆迁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拿到了相机,满怀期待地前往这两个地方拍照。可惜拆迁区域的工作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异世界之门”也被砖头封死,不可再通过。而古旧的居民区则被莫名其妙地“翻新”了。并没有为坎坷不平的道路铺上柏油,也没有把老旧的院墙推倒重建,而仅仅是把布满青苔和爬山虎的红砖外墙,用白漆粉刷了一遍,然而这条街道的韵味,很大程度是由这些一砖一瓦构成的。
这是要粉饰什么太平?我只能失望地离开。
4
照片后期处理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从前用手机拍的照片,我只会使用 Snapseed 简单处理。而现在用相机拍的照片,便逐渐学着用 Lightroom 和 Photoshop 处理了。
照片的内容和构图是作者的表达,而调色更是作者的风格化表达了。作者想传达的情感、效果,便可以通过后期调色来修改。
对于我,甭说什么对色彩的高级感的理解,就是调色思路这种东西,对于不同的照片,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或是脑袋里想着“这么处理会很好看”,但是一顿操作后,便很容易产出一个与构思大相径庭的结果——通常是有着扎眼的高饱和度、奇怪的影调,以及不自然的光影处理,充满了塑料般低级感。然而这种结果,在后期处理时,竟觉得是好看、没问题的。往往是过了一两天,甚至仅需几小时,回头看被自己处理过的图片,便会觉得不好看。
嗯,我还挺喜欢松下自己的色彩的,嗯。
笑死,就算是相机也有“早知道,还是原道”。
题外话
1 或许是故事的开始
小时候去过一次西藏。在旅途中,我第一次用卡片相机和单反相机拍照。
我对卡片机本身已经没什么清晰的印象,因为这相机是同行的阿姨的东西。我不知道那台相机是什么牌子,只记得它银色的机身、能伸缩的摄像头,和通过拨动快门上的旋钮调节焦距的操作。
另一台相机是我父亲的尼康 D3100。我当时并不知道尼康是什么牌子,更不知道单反相机又意味着什么。我父亲也仅是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或许连爱好者都不算。他除了一年少有的一两次次出去旅游,会用这台相机拍拍照;要不就是有朋友家的喜事拜托他去留点记录,毕竟在一零年代,手机和相机的拍摄规格差距还很大。
翻看那次在地球的第三极的旅途中拍摄的照片,我便会后悔,为什么当时沉迷于玩手机上的跑酷游戏,而忽略了这么多生活在东部平原地区难以见到的景色。若当时按下快门的是现在的我,一定会欢呼雀跃吧。
真想再去一次,再看看青海湖上的风平浪静,看看珠穆朗玛峰的皑皑白雪,看看羊卓雍错天光和云影徘徊。
真想亲自用快门记录下来。
(这三张照片是从古早 QQ 空间相册里下载下来的,所以清晰度嘛……)
2 从向内看到向外看
我钟爱文字。
回想起有些痛苦的高中时期,写周记或许算得上生活中的一束光。用当时 ACG 圈中还算流行的词形容的话,周末晚自习默默在周记本上写我想写的内容,是一种“周指活(每周就指望这个活着了)”。
写周记不是为了练习写作技巧,也不是为了积累素材模板。写周记,在高中那段封闭、潦草杂乱、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中,是我与自己沟通的唯一手段。它将我从需要揣摩作者心思的阅读理解中解脱出来,将我从需要推理出题人意图的作文题目中拯救出来——我不在乎作者是否怀念他的家乡,也不在乎主人公是否能实现他的伟大理想;列数据和作比较难道真就让文章说服力增强?真挚的情感凭什么被分数贬低得像狗屎一样?
我想表达的种种,难道只是自言自语和孤芳自赏?
因此,我依赖文字来记录、表达和抒发。我并不认为我有什么才能,事实上与文字交个简单的朋友也不需要什么才能——只要我的脑海中、脊髓中、每一寸肌肤中、每一根发丝中,还有带着镣铐的自我,我都要用自己的话,把他们拯救出来。我用着笨拙的文字,记录着活在夹缝中的自我。
所以即便临近高考,我还坚持每周写点我想说的话,写下那些我能说很久很久,却无人在乎的话。2019 年发布的《语言是牢笼》和《声之形 | The Shape of Voice》的草稿,便是在周记本上完成的。
我要用文字将我解剖直至露骨,让每一个躲藏在阴影中的想法都无处遁逃。这种状态导致我太过依赖文字,致使我有些不自觉地排斥其他能够用作记载的形式。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载体,更能赤裸裸地记录躁动不已的夜晚和感性支配的呓语。
时至今日,从杂话铺子上诸多文章也可以看得出来,我喋喋不休地定格许多关于我的须臾片刻,而满不在乎我周围的刹那瞬间。太久太久,我习惯了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
而摄影,就像个严厉的长辈,漠视着我无赖的撒泼打滚。我不再能像流氓一样肆意挥洒自我感动的泪水。它告诉我,如果想这么做,至少看看身边的世界。
我不能用一张照片告诉读者沉醉过去的我有多么苦恼,但是却可以展示出几百万年前的光芒连起来有多么美妙;我不能让迷茫的心声通过照片被别人听到,但是却可以记录夜色下街头艺人喉咙中的歌谣。
通过摄影,可以亲眼看到公园父女合照中翘起的嘴角,记录老旧屋檐下所爱之人逐渐变得苍老;今天的我能通过照片,看见昨日的晚霞如何让夕阳不尽是苍凉残照,让别人相信十月的红叶令秋日亦能胜过春朝。
想法和表达依然重要,但文字不是自我感动中毒患者唯一的解药。
你知道吗?
- 文中“我便会后悔,为什么当时沉迷于玩手机上的跑酷游戏”中的跑酷游戏指的是在《我为什么换成了 iPhone?》中提到过的 The End
- 文中“大自然万岁!散步万岁!和陌生人交流万岁!人与人的羁绊万岁!”这句话,曾在《暮春与出游》中出现过。
- 文中提到的“桜庭夜想要的东西清单”,在《我为什么换成了 iPhone?》中也提到过。虽然不是在有钱的情况下,但姑且是实现一个愿望了(
因此深入思索后,根据渴望程度的高低,列了个“想要的东西”的清单,等到我有钱了要一一实现(笑)
拍得真好!(实诚)(放弃思考,发出了很好的声音)
包括在推特上也是,看几次都觉得那张星轨有种大片的感觉,已经可以当壁纸了。喜欢城市第一张的晚霞和校园第一张的秋景(发现桌面端网页把它裁剪得别有一番风味)。
我平时也经常喜欢四处逛逛,但怎么都拍不出想要的感觉。一定是我相机的问题,一定是这样的(心虚)。
20-60这个焦段确实古怪了点,可以快进到买镜头了∠( ᐛ 」∠)_
还有个50mm的套机可选,但想着第一个镜头还是买个变焦头适用性或许会好一点。考虑价格的话,物色了几个国产手动大光圈定焦,还在纠结中。
这么快就快进到手动头了吗哈哈哈哈哈哈,小巧轻便的定焦头挺适合扫街的,体积跟重量太影响拍照欲望了
曾经多次冲动买下相机,总是以为自己在拿到手中的相机后能够让自己产生些许改变。当真正拿起相机走向街道时才发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惊人的少。想要拍出的画面就在脑海,可就是无处可拍。这几个事实结合起来总是给我带来一种巨大的恐惧。加之自己总是感觉好像有些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久便逃也似的重新回到家里过蜗居生活了。不知道店长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呢
眼睛会欺骗大脑,而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会欺骗眼睛,但是这些“欺骗”或许并不是可憎之物——那些看起来唯美的、忧郁的、壮观的、令人感动的照片往往是经由特殊的视角、焦距、构图和后期色彩制作出来的。人眼并不能直接观察到这样的画面,即便如此,这些照片依然能触动心弦。
摄影本就是提供了另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而无论拍出怎样的照片,最初的步骤,都需要依靠人眼视觉观察和大脑想象辅助。所以并不是手中的相机或摄影能如何改变人,而是摄影所需的观察和想象世界的方式,与将某个触动心弦的瞬间制作成切片的欣喜改变了人。
我固然也羡慕有人能拍摄那些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河流、山谷、冰川;也羡慕有人能拍摄不那么“恢弘”的事物——透过树叶的阳光、清澈溪水中的小鱼、公园里演奏着金光闪闪的小号的爷爷,这些我脑海中的画面尽是我难以遇到的事物。
但我想这无需恐惧,因为我渴望的画面并不代表着摄影的全部。虽然听起来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的陈词滥调,但不那么“美”的事物依然能成为令我欣喜的拍摄对象。能拍出一张心满意足发在朋友圈中的照片固然不错,可是记录我中午吃的一顿美餐也何尝不是件美事。
就像是生活中,只有自己知道赶在ddl前完成了“更重要的事”有多么痛快。我抱着自己,几乎要涕泗横流——嗐,除了我自己,谁会在乎呢?
校园的第二张好看!(虽然看起来更像是火车
谢谢wwww
窗户外面有一段铁轨,的确看起有些像是在火车里拍的。
或许某一天我也要买一台相机,但不是现在…
等到「超级超级超级超级想要相机」的时候就入手吧!
超绝行动力!我双十一购入的S5M2X到现在都还没有陪它出游过(┬┬﹏┬┬)
不过话说回来,我正是懒于后期才购入松下,更何况M2系列还有机内lut直出,遂速速购入。松下直出,YES!
不论是校园还是城市,都是身边近在咫尺的地方,是否能称作“出游”都不一定呢。不过期间有几次真的去外地游玩,那时候反倒没太多记录的心情了hhhh 接触过胶片摄影的你肯定算是更有行动力吧!测光、拍摄、冲洗……每一步迈出去感觉都有很大的阻力XD
机内lut的确很方便!不过那些风格化表达强烈的照片看多了,又会重新开始喜欢标准自然的色彩,反过来也一样。或许人的喜好就是一个圈吧wwww
博主拍的很好,写的也很好,赞一个~
谢谢夸奖 (´▽`)
多数人买相机后,都会经历那种技术上的尴尬。摄影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开始时看似简单的记录,最终却成了对自我和世界的一种探索。城市“翻新”与“拆迁”区,永远在修饰和遗忘之间徘徊,哪怕是街区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大家对时间的逃避。
摄影最原始的目的是留下瞬间,制作时间的切片。拍得多了之后便有了像写文字一样的表达欲望。
城市的治理者对于平平无奇的老旧建筑保存和修葺大都没什么兴趣,不如“重建”某个“古镇”来得划算,然而城市的韵味往往反映在充满着历史的建筑上。对于拆迁能理解,不过文中这样的敷衍翻新我便不能接受了。
哇哦,我还没试过拍星轨呢。从我去年拿起相机开始,我开始尝试着观察起周围的事物,发现周遭的美,这是我觉得玩摄影带给我最大的快乐了。
后面就会增加闪光灯,电池,更大的卡,三脚架… XDDD
星轨的照片是为了测试相机内「实时视图合成」这个功能,就在窗户边对着“空无一物”的夜空试了试,没想到拍摄完竟然效果还不错。
三脚架白嫖我父亲的旧三脚架(虽然有点沉),目前两块电池也算是够用。闪光灯和一些其他有意思的滤镜倒是提上购买日程了 XD
羡慕机内合成。这样的星轨,灯光污染等级应该没有那么高吧,不至于空无一物,杭州这边才是真的空无一物。滤镜我买了ND1000,ND64,CPL,1/4黑柔。风光佬发现1/4黑柔根本没人拍hhh
考虑到照片中信息的特殊性质——请……请不要对我进行盒打击>﹏<